民豐有機
長秈白米

懷抱大地謝意的秈10米


宜蘭縣.礁溪鄉

Yilan

求品質,不求量產
將心比心,20年來如一日


蘭陽平原上的有機農田,種出來的長秈白米更軟更Q。

不受人為污染的土壤帶著感激,把白米變得更純淨

撰文 / 湯雅茜   攝影 / 湯翊羚

帶著虔誠信念,民豐農場耕耘了近20年的【有機長秈白米】,在龍潭湖湧泉的灌溉下,被地力飽滿的土壤,撐起一片純淨無染的滋味。

走近游先生的有機稻田,在天光微亮之際,我以為來到世外桃源。世外桃源不一定要隱身山林,而是在這片映照著藍天白雲的水田裡,能否看見大地蓬勃的生機。

未見耳先聞,成群的蟲鳴鳥叫,被日光喚醒,野鳥低空飛行,在平靜的田埂上,留下啄食的蹤跡,環境是不會說謊的,它有多乾淨,就會召喚多少生命來親近,來此駐留,或是覓食。

不禁追溯起200年前的現在,蘭陽平原過去種植稻米的畫面。歷史記載,昔日的第一個一百年,驟訪宜蘭此地的漢人,在開墾初期,為求溫飽,便先用一批野生種子,種出了生長力強壯,外觀細長尖尖,米種古老,但無黏性香味的在來米,過去稱為「秈稻」,是老一輩的主食。而後來的一百年,因進入日治時期,日本與台灣攜手改良了稻米,改變了餐桌上的米種,那米,外觀圓短,口感軟黏微甜,也就是如今,我們常吃到的蓬萊米,屬稉稻。

於是,我們能從民豐農場種植的【有機長秈白米】,找到臺灣原始滋味的痕跡。在學術單位的技術改良下,如今的台中秈10米種,保留曾經的細長,但在口感上,更Q,更軟,最大的突破是,它增加了適中的黏性與香甜,古老與創新的結合,餵養了生存在這片寶島上的新一代子民。

游先生用有機農法照顧長秈穀粒,將心比心對待土地20年如一日,碗中白米帶著祖先耕作的痕跡,先民彎腰插秧的謙卑畫面,提醒了把食用白飯當作慣性日常的我們,每一口,都要珍惜。